查看详细

溃疡性结肠炎的终结者?干细胞疗法或成未来趋势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全结肠炎症性疾病,发病病因不明,具有难治性、易复发、癌变倾向等特点(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严重影响患者带病生存的生活质量。

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并处理体内的废物,人体几乎100%的营养和90%的毒素要靠肠道吸收和排出。

如果代谢废物长期滞留在肠道内,就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全结肠炎症性疾病,发病病因不明,具有难治性、易复发、癌变倾向等特点(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严重影响患者带病生存的生活质量。

 

UC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免疫、遗传、环境及肠道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该病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UC治疗方式

现有的UC临床治疗方案,包括常规药物、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遗憾的是,UC目前很难被完全治愈。之前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74%的患者在5年观察期间至少出现一次复发。之前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60.3UC患者接受治疗无法达到缓解,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患者可能无法通过传统药物控制疾病。更重要的是,服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例如皮肤病变、高血糖、白血病等

 

干细胞主要作用机制

01免疫调节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利用干细胞能直接分泌抗炎因子,或直接与免疫细胞接触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将炎症肠道内及周围的促炎免疫反应转化为有益的抗炎免疫反应。

02血管生成

适当的血管生成是炎症性肠病患者受损肠道再生和修复的必需因素。因此,损伤后肠道的修复与再生相关的血管生成,取决于干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03肠上皮重生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上皮黏膜屏障受损,使肠腔内抗原转移到肠黏膜固有层,激活肠黏膜免疫系统,导致肠黏膜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干细胞则可以通过帮助肠道上皮细胞以及肠干细胞的再生来保护分泌肠粘液的杯状细胞。

 

 

临床研究

2010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开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长期有效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的近期有效率达到87.5%。该成果在《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上刊登。

 

这项研究共纳入80U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人)和对照组(36人)。所有患者在接受试验前均接受过药物治疗时间超过4周。试验组患者采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输注。

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组织学评分均得到显著性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过敏、排斥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这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常规治疗手段。

20227月,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干细胞疗法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行动,通过从患者结肠收集能够分化成肠粘膜的干细胞,在经过培养后制成与体内组织或器官高度相似的类器官,再次移植回发炎部位,以此促使黏膜再生,从而达到了彻底根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随着生物医学的进步,干细胞疗法已成为溃疡性结肠炎领域的一个崭新且具有前景的途径。干细胞疗法通过重建免疫系统,恢复全身正常的免疫反应,帮助机体维持免疫平衡,为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可能。

 

【免责声明】图片及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部分数据本公众号并未验证,旨在分享相关知识,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平台所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文章内容不作为相关医疗指导或用药建议,仅供参考。